超聲沖擊(UIT/UP)技術由世界聞名的烏克蘭Paton焊接研究所在1972年較早提出,并由Paton焊接研究所和俄羅斯“量子”研究院共同開發(fā)成功,較早用于前蘇聯海軍船只的降低焊接殘余應力,引入有益的壓應力。1974年,Polozky等人公開發(fā)表了將超聲沖擊技術應用于消除焊縫殘余應力的文章。在高能超聲(HPU)領域,超聲沖擊技術成為了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并且應用范圍已延伸到各種材料、構件及焊接單元。使沖擊針沖擊被處理表面。
超聲沖擊技術是一種高效的消除部件表面或焊縫區(qū)有害殘余拉應力、引進有益壓應力的方法。超聲沖擊設備利用大功率的能量推動沖擊頭以每秒約2萬次的頻率沖擊金屬物體表面,高頻、高效和聚焦下的大能量使金屬表層產生較大的壓縮塑性變形;同時超聲沖擊改變了原有的應力場,產生有益的壓應力;高能量沖擊下金屬表面溫度極速升高又迅速冷卻,使作用區(qū)表層金屬組織發(fā)生變化,沖擊部位得以強化。在高頻沖擊載荷下,攜帶復雜變化波譜的振幅傳播進被處理表面。波譜的特性主要取決于超聲換能器,物質本身,數量及沖擊針的形式以及被處理部分的幾何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