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公司司家營鐵礦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利用技術獲得成功運用,該項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該技術的運用,成功回收利用了司家營鐵礦建成投產以來逐步堆存的630萬噸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累計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2.89億元。同時,該技術還可盤活司家營礦區(qū)其他類型低品位難選赤鐵礦及礦、巖交接處難選低品位礦資源量4500余萬噸。
司家營鐵礦建成投產初期,采場礦石表面風化程度較高,不僅品位低,而且泥化嚴重。礦石選別后品位僅達62%,精礦回收率僅為40%,尾礦品位卻高達20%。由于當時的工藝技術條件限制,不得不將這部分礦石進行暫時的堆存。在一期采場境界圈內,礦石堆存量達630萬噸。堆存礦石不僅占用了大量的資金,而且壓住了下部的3#礦體,影響了采礦的擴幫。
為此,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公司聯合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對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堆進行了礦石性質研究、捕收劑試驗研究、選礦工藝研究,同時對司家營鐵礦的氧化礦系統全流程考查,查找出造成精礦品位低、金屬回收率低、尾礦品位高的主要原因。針對礦石品位低、泥化現象,首先是對礦石進行預先篩分,提前分離出易泥化的細粒級礦石;增加重選分選工藝,將重選、浮選分礦比例進行調整;結合礦石性質,同步研發(fā)了新型捕收劑。
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利用技術的運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效益。通過這一技術的運用,司家營鐵礦630萬噸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得以綜合回收利用。在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礦山通過回收利用高泥低品位難選赤鐵礦,采場實現了更為科學的規(guī)劃,露天采場作業(yè)的環(huán)境得到了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