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來,本鋼集團礦業(yè)礦產品廠就提出要把現有鐵精礦資源“吃干榨盡”。圍繞這一思路,他們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確保目標實現呢?帶著問題,記者來到了該廠北部料場,尋找答案。
來到該廠北部料場,只見鏟車開足馬力,把料堆中的干返料投入篩分料斗中進行篩分,然后再把篩分好的干返料返回系統,供造球生產使用,處處一片繁忙的景象??粗蠹矣袟l不紊地工作著,記者正想找人了解一下情況,一名職工走了過來。他摘下口罩,記者一眼就認出是鍋爐班班長林學義。據他介紹,為了確保生產、篩分兩不誤,該廠要求各車間按月輪換抽調人員從事篩分作業(yè),這個月輪到了他們。說完,他又連忙投入繁忙的篩分作業(yè)中。
此時,作業(yè)現場的該廠生產科科長助理張朕走了過來,就“吃干榨盡”工作的來龍去脈向記者娓娓道來。他指著那一堆干返料說:“這堆干返料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廠每年在設備定檢前后就要產生部分升、降溫球團,這些球團屬半成品,無法直接進入下道工序,只能在此堆積;二是是在清掃設備管道時,收集的沉積灰;三是回轉窯在運行一段周期后,不可避免地造成結圈料脫落,這些大塊就是結圈料。日積月累,大約有1萬多噸干返料堆積在這里。為了實現鐵精礦資源‘吃干榨盡’的目標,在礦業(yè)公司支持下,我們廠內部調劑了一臺閑置的破碎機,同時,組織各相關科室、車間集思廣益,一齊動手,利用閑置電機和廢舊物料自制振動篩,并對皮帶進行改造。一條集破碎、篩分、傳送為一體的小型物料回用生產線就這樣形成了。”
正當記者追問回收干返料的意義時,張朕忙著干返料的回收工作不得不離開了。一會兒,該廠生產科科長宋占利巡視現場,恰好與記者相遇。他扳著手指向記者介紹:“這堆廢棄的鐵精礦一旦篩分回用,既能盤活資金,增加球團礦產量,還能騰出現有區(qū)域作為冬儲煤場,可謂一舉三得。”他又指著那些大塊的回轉窯結圈料說:“那些‘大塊頭’雖然不能用來造球,但是可以將其破碎成塊礦,作為板材煉鋼廠的降溫材料??梢哉f,這些鐵精礦資源一點兒也沒浪費。”此外,該廠考慮到篩分作業(yè)性質,受天氣情況制約較大,只允許白班和晴天作業(yè),這樣既可確保人身安全又可實現人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減輕各車間生產壓力,按照計劃,篩分作業(yè)預計10月末結束。到那時,該廠對鐵精礦資源“吃干榨盡”的目標才算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