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加快,建筑垃圾也在不斷增加。建筑垃圾亂堆亂放、非法傾倒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日前,記者了解到,揚州職業(yè)大學的教授團隊與一企業(yè)合作,將被視為城市發(fā)展負擔的建筑垃圾,經過專業(yè)處理“變廢為寶”,1噸建筑垃圾目前回收再利用率可達90%以上。
A 建筑垃圾深埋會形成生態(tài)污染
城市建設過程中,必然產生建筑垃圾。據不完全統(tǒng)計,揚州每年建筑廢棄物產生總量已超過百萬噸,這些垃圾去向何處,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揚州職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吳書安帶領的團隊,從事建筑垃圾的再生研究多年。“傳統(tǒng)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是通過清運公司未經處理將其直接運往郊外堆放,占用了土地。”吳書安解釋,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建筑垃圾被深埋地下,其中的磚頭、瓦塊等會改變土壤的物理性質,影響土壤保水保肥,造成污染。“而一旦這塊土地需要再次利用建造高層建筑,還需要將深埋垃圾清出,否則將會影響到建筑的根基。”
B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90%以上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將這些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呢?“我們對目前市面上的生產線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通過建筑垃圾預處理、破碎、機械篩分,對建筑垃圾中的固體廢棄物進行收集、運輸、分揀和破碎,形成再生骨料,再加上天然的骨料,加工成再生混凝土、再生砌塊、水穩(wěn)材料等。”吳書安解釋,在進入碾磨破碎工序之前,他們還增加了對再生骨料的烘干熱處理,從而獲得高質量的再生骨料。
形成這些不同材料的秘訣就在于成分的配比不同,“經過上百次的實驗,最終攻克了難關。”吳書安補充說,就目前而言,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1噸建筑固體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可達到90%以上。
再生材料的優(yōu)勢除了“變廢為寶”為外,還在于它更加綠色環(huán)保,但是在建筑垃圾的破碎過程中,噪聲很大而且會產生巨大的揚塵。面對這些問題,吳書安的團隊開動腦筋,他們借鑒了煤礦生產的工藝,提議開挖溝槽,用混凝土墻支護,“建造‘地下室’,讓破碎機下沉,有效降低了噪聲污染。我們還安置了特殊的除塵系統(tǒng),防止了揚塵的同時,也增強了骨料的黏結性。”
C 每年轉化揚州30萬噸建筑垃圾
據介紹,這一建筑垃圾再生研究目前已走出實驗室,與揚州一家再生資源企業(yè)合作,2013年進入投產階段,企業(yè)陸續(xù)建設了專業(yè)設備的加工生產線。在這條流水線上,建筑垃圾被二次利用,搖身變成混凝土、路沿石、再生砌塊、水穩(wěn)路基材料等,用于道路、廣場等修建與美化。“每年揚州20萬-30萬噸建筑垃圾在此轉化。”
【兩問建筑垃圾轉化】
1 建筑垃圾轉化的材料安全嗎?
質量已達到國家規(guī)范要求
對于很多市民來說,重復利用后的建筑垃圾制成的磚塊、混凝土等材料,使用在住宅和道路上安全嗎?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經過多次實驗和檢測,我們發(fā)現這些再生材料已經達到了普通材料的水平。”吳書安解釋,他們對骨料、半成品和成品都進行了檢測,“這些材料完全能達到國家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和標準。”他解釋,目前生產出來的部分成品已經運用于道路、廣場和公共建筑上。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其實對于再生材料使用的憂慮,也在于人們的觀念還沒有改變。“像很多人會擔心一些混凝土磚會不會有開裂的危險。”該業(yè)內人士表示,其實通過不同的施工手法,這樣的開裂風險可以避免。
2 再生建筑垃圾材料有何優(yōu)勢?
經過評價降低了環(huán)境成本
對于再生材料的成本和價格,吳書安的團隊也進行了計算。“根據材料、制作工藝流程等的計算,再生建筑垃圾材料和天然材料的生產成本基本差不多。”
但是就間接利益而言,業(yè)內人士分析說,“以建筑垃圾用來生產再生磚等環(huán)保型磚塊為例,與實心黏土磚相比,生產1.5億塊標準磚,使用建筑垃圾制造,可減少取土24萬立方,節(jié)約耕地180畝,同時可消納建筑垃圾40多萬噸。”
除經濟成本外,產品生產還包含環(huán)境成本。“產品生命周期環(huán)境成本是指與產品原材料生產、產品制造、運銷、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全過程相關的環(huán)境成本。環(huán)境成本不僅包括環(huán)境實物型損失,如由于環(huán)境質量下降造成的產品產量、質量下降及人體健康損害等;還包括環(huán)境功能性損失,如休閑娛樂和景觀美學價值損失。”吳書安解釋,與普通的建筑材料相比,再生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更低,也減少了水質與土壤污染、保護了當地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具有巨大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