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冶北方設計的目前亞洲規(guī)模最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袁家村鐵礦選礦廠試運行階段各段產品達到或超過設計標準,選礦工藝流程順暢。
太鋼袁家村鐵礦于1958年被發(fā)現,鐵礦勘探程度高、規(guī)模大、儲量集中,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剝采比小,適合大規(guī)模露天開采。由于礦區(qū)內礦石類型多、硬度高、成分復雜,鐵礦物嵌布粒度微細,磨、選難度大,在沉睡數十年后才得以開發(fā)利用。袁家村鐵礦是目前為止亞洲一次建成規(guī)模最大磁—赤鐵礦山,設計年處理原礦2200萬噸,年產65%品位的鐵精礦750萬噸,也是國內礦石性質最復雜(11種礦石類型),粒度最細?。≒80=28微米)的難選礦石之一。
袁家村鐵礦采場礦石通過汽車-半移動破碎站-膠帶運輸至選礦廠原礦堆場。選礦廠分三個系列,采用半自磨-球磨-弱磁-強磁-再磨-陰離子反浮選工藝流程。設備大型化:主體設備包括Φ34'×18' 濕式半自磨機、Φ24'×41' 濕式溢流型球磨機、Φ24'×37' 濕式溢流型球磨機、CTB1230多級永磁筒式磁選機、LGS-2000立環(huán)脈動高梯度磁選機、直徑65m高效濃縮池、160m3浮選機等。
自選礦廠第一次帶料試車起,選礦工藝流程順暢,各段產品均達到選礦設計指標,部分超過設計數據。其中,弱磁精礦品位55%以上(設計53.5%);強磁精礦品位50%左右(設計35.36%);反浮選精礦品位65%以上(設計65%),最高67.85%。
該工程是國內第一個磨機加球采用波紋擋邊膠帶機運球,水平膠帶機和電液動推桿加球的完全自動化添加鋼球工藝;國內第一個3堆1天儲量的大塊度礦石緩沖堆場,總儲礦量14萬噸,有效儲量8.2萬噸,采用膠帶機階梯卸礦,排礦采用膠帶機替代傳統(tǒng)重型板式給料機,節(jié)省投資,方便維護;國內第一個將全廠3段9臺磨機布置在同一廠房跨內,方便磨機襯板機械手更換襯板,方便檢修及管理;國內第一個采用大循環(huán)陰離子反浮選工藝;國內第一個在主廠房和浮選車間設置專用參觀通道,方便、安全、視野開闊。
太鋼袁家村選礦廠正式投產后,可緩解我國對進口鐵礦的依賴,并將為太鋼提供優(yōu)質、可靠、低成本的鐵礦粉,使太鋼鐵精礦粉的自給率大幅提高,進一步提升太鋼的綜合競爭力。